盘山古时候称为盘龙山、四正山、无终山。盘龙山,因他盘薄蜿蜒,形无定向势如龙,故名。四正山,因它一峰突起,特立无以,蜂巢莲瓣,四面如一,故名。无终山,春秋时,盘山在无终子国范围之内,山因国名。盘山之名的得来,一为元朝道士姬志贞说,古有田盘先生自齐而来栖居:一为清诗僧智朴说,东汉末年,邑名士田畴曾在这里隐居,得名田盘山,意即田畴曾在这里盘桓居住。后称盘山。
据《盘山志》载,从魏武帝曹操开始,唐太宗、辽太宗、辽圣宗、金世宗以及清代的康熙、乾隆等历代帝王都曾游览过盘山,并在盘山大兴土木,开山建寺,留有300多处摩崖石刻。帝王将相,文人墨客,善男信女,进山逛景。参禅礼佛,络绎不绝。远在初唐时,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,就曾赞口不绝,吟诗“兹焉可游赏,何必襄城外”,高度赞美盘山的绚丽景色。到明清两代,这里建起寺庙72座、宝塔13座,行宫、楼台比比皆是,景况空前,成为香火极旺的佛家圣地。唐代时期兴佛教,盘山与山西五台山东西相呼,被称作“东五台”。清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佛寺,引来了善男信女络绎不绝,众多的文人墨客等或来参禅礼佛,或来游山玩水,留下了无数诗赋墨宝、碑记题刻,以及传奇故事,为盘山平添了许多人文景观和无限情趣。清朝康熙皇帝进山9次,乾隆皇帝第一次巡游盘山时拍案称奇,情不自禁吟出“早知有盘山,何必下江南”!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规模浩瀚的行宫“静寄山庄”,盘山发展鼎盛至极,此后他又27次到此巡游。帝王既以此离宫处理朝政,又以此为避暑之胜地。清帝为观赏山庄景色,每年耗费巨资,选中国传统造园之手法,集南北园林艺术之精华,使静寄山庄成为宏伟壮观,秀丽华美的皇家园林。
但时至20世纪上半叶,由于战乱破坏、年久失修,建筑多不复存。抗日战争时期,盘山地区是冀东革命根据地之一。日军实行残酷的“三光”政策,盘山许多佛寺等毁于战火和敌人的破坏,但盘山晴岚迭翠的清秀风光依然令人钟情。解放后,盘山脚下建立了烈士陵园,供后人瞻仰凭吊。